老太太以为又是刘掌柜,谁知一开门,外面站着一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穿着青色衣裙的小姑娘。

“你找谁?”

老太太看着眼生,根本不认识,但看见对方只是一个小姑娘,就没有马上关门,问了一嘴。

“这是李家吧?我叫欢儿,是知府夫人的丫鬟。

我们夫人明日会来拜会李老夫人,我是来送拜帖的。”

欢儿对老太太很有礼貌的行了一个福礼,然后笑着说道。

“知府夫人?李老夫人,拜贴,那是什么?

丫头,我们家是姓李,但你是走错地方了吧?”

老太太一头雾水,有些发懵,果断地认为,对方搞错了。

知府在她心里,那可是大官,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他们家就是庄稼人,认识最大的官就是村长,又怎么会跟知府家搭上关系,这丫头一定是走错人家了。

“不会错的,这院子就是我们夫人娘家的产业。

我们家夫人娘家姓刘,舅爷是山货行的掌柜,叫做刘水华。”

欢儿肯定的说道,她是陪嫁丫鬟,这院子她来过。不会认错的,要不然夫人也不会让她来送拜帖。

“刘掌柜的妹妹是知府夫人?”

老太太听了欢儿的话,惊讶的叫道,声音都高了八度。

“您说对了,我们夫人明日午后会来拜见,这是拜帖,请您收好。”

欢儿将手里抱着的一个红木匣子,递给老太太,又行了一个礼,转身离开了。

弄得老太太一头雾水,关了门,去了周氏的房间。

周氏刚给九宝喂完奶,见婆婆一脸古怪地走进来,就笑着问道。

“娘,谁来了?”

“一个小姑娘,说是知府夫人的丫鬟。

给了我这个盒子就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对了,刘掌柜长成那样,他妹妹也指定好看不到哪去?没想到竟然是知府夫人!

你看看,里面装的什么?”

老太太把手里的红木匣子递给了儿媳,抱起了九宝,关注点清奇。

九宝盯着长方形的雕花木匣,只觉得漂亮,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娘,这是拜匣,里面装的应该是拜帖。”

周氏一笑,打开匣子,从里面拿出一张三寸长,两寸宽的硬纸。

“这匣子里就装了这么一张纸?不过还怪好看的,闻起来也香。

上面还有字,这是写了什么?”

老太太好奇的从儿媳手中拿过那,张桃红色带海棠花纹的熏香卡片,好奇的问道。

九宝也好奇的看着娘亲,她前世虽然博学,但毕竟不是古代人,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娘,这张纸叫做松花笺。

是专门给您的拜帖,上面写的是一些客套话。

主要表达的是。通州知府白守澄的夫人,明天午后会来我们家拜会您。”

周氏把拜帖放进红木盒子,合上后又交给婆婆。

“来就来呗,弄这么麻烦干什么?”

老太太把盒子拿给九宝玩,嘴里嘀咕着。

“娘,人家那是尊敬您。

拜帖的作用,就是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预约,提前通知主人要来做客,约定好时间,以免突然登门,主人措手不及。

看这白夫人的字迹娟秀,所用的松花笺,选用的是桃红的海棠花色。

应该是个知书达理,气质温婉的人,这样的人,不会丑的!”

周氏给婆婆解释拜帖的含义,通过拜帖上的字迹,推断知府夫人的性格。

断定知府夫人就算容貌普通,气质也是好的,不会跟刘掌柜一样,面目可憎。

“老三媳妇,要不然,你明天接待这个白夫人吧。

娘怕跟人家说不到一块,掉链子,让人笑话。”

这白夫人的做派,让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害怕。想到明天要见面,打起了退堂鼓。

“哦哦哦!哦哦哦!”

九宝也起哄,她也认为,不管知府夫人来的目的如何,由娘亲接待,是最合适的。

况且他们家以后,要在通州府城生活,跟知府夫人打好关系,一定没错。

要知道,通州知府是四品官,总领北境各属县,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

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都归他管辖。

妥妥的实权人物,要是抱上这条大腿,李家的好处多多。

“娘,我可以接待这位白夫人。

但是,人家的目的拜访您,你明天要是不出面,怠慢了客人,会很失礼。

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周氏知道婆婆的心思,说明利害关系,老太太只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