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听见李老四建议去京城,脸色微变,马上出言阻止。

声音听起来,与平时说话温温柔柔的语调截然不同,带着惊慌和排斥。

“老四媳妇,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老太太感觉到四儿媳的异样,关心的说道。

“娘,我没事,只是听到四弟建议我们去京城,一时有些着急,娘不知道,那京城去不得!”

周氏不自然的笑了一下,脸上的表情恢复正常,又像以前一样,温婉的说道。

“哦!对了,我想起来了,当年听老三说,你原本就是京城人氏。

你对京城一定很了解,不如跟我们说说,京城为何去不得?”

老太太也没在意儿媳的异样,只要是人,谁还没有个情绪呢。

听周氏说京城去不得,突然想起,当年老三把周氏带回家要娶她为妻。

说过周氏是京城人氏,母亲早亡,父亲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

家里得罪了惹不起的大人物,跟着父亲避祸到北境,谁知路上遇见了劫匪,周氏的父亲拼死护女,被劫匪杀死。

正好遇到出门在外的李老三,将其救下,两人互生情意,李老三就把周氏带回了家。

所以这些年,李家人都没见过周氏的娘家人,也都忘记了,周氏原本是京城人氏。

“娘,儿媳阻止家里去京城避难,是有原因的。

第一,京城物价极高,普通百姓根本就负担不起。

府城的物价大家都看见了,在我们眼中,已经是天价。

但京城的物价,比府城,高上十倍百倍都不止。

我们家的那一点钱,到了京城,不要说住的地方,喝水都不够。

另外,京城是国都,权贵如云,街上跟知府大人一样的四品官,比比皆是。

一不小心,就不知道得罪了谁,而且那些皇亲国戚,世家勋贵府中的恶奴,仗势欺人,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我父亲当年,就是无意中得罪了一个王府的奴才,他就要杀我们全家,才会离开京城,来北境避祸。

所以我们家这样的人家,去京城不亚于羊入虎口,根本没有能力自保,一不小心,就会搭上全家的性命。”

周氏的话声音并不大,但听的李家人毛骨悚然,打了一个机灵。

他们都以为京城是天子脚下,应该最是安全讲理的地方,那里人杰地灵,繁华富贵,甚至满地黄金。

没想到经周氏一描述,感觉那京城,简直是龙潭虎穴,阎罗殿一样。

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京城是那些富贵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像他们家这种没钱,没根基,没有权力的人。

去了京城,可不就是送死吗?怪不得周氏如此紧张。

大家当即打消了去京城的想法,纷纷表示,去哪儿都不去京城。

周氏看着大家害怕的样子,心中安定下来。

九宝却暗中腹诽,娘亲的话,虽然讲的不错,但是却有些偏颇,京城应该是有这样的事情。

但娘亲一定有些夸大其词,事情都有两面性,京城物价高,对应的,工钱也会高。

富贵的人多,对应的,机遇也会多,至于坏人恶奴,哪里没有啊?府城就没有了吗?

王医师那样的,他们不就遇上了吗?而且周氏歪曲了主题,他们现在讨论的,是在讨论避开漠北人,去那里最安全。

京城无疑是最安全的地方,要是京城都不安全了,那整个大周也就亡了,逃到哪里都一样。

所以九宝认为,娘亲如此危言耸听,目的就是阻止大家去京城。

至于原因,她不知道,但是她同娘亲的想法一样,也不想去京城。

天大地大,还找不出一个能过够安生过日子的地方了?

只要远离漠北人,她有空间的帮助,相信一定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她两辈子,向往的都是世外桃园的农耕生活,京城太繁华,不在她选择之内。

周氏的话说完,房间里陷入安静,大家谁都不说话,几个小的没主意,李老大话少。

吴氏一切听自家男人的,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村妇,最远去镇上赶集,提不出什么建议。

所以大家最后又将目光集中到了家里的顶梁柱,老太太身上。

“你们知道,我们家的祖籍在哪里吗?”

老太太拿起了旱烟袋,点着火,抽了一口。

烟雾中,她的的眼睛里满是回忆,幽幽的对着满地的儿孙问道。

几个小的和两个儿媳都一头雾水,祖籍?他们家的籍贯,不就是这里吗?

吴氏看向自家男人,李老四摇头,他也不知道。

“儿子还记得,我们家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济州府,清丘县李家村。

我跟二弟五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