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苏复的话,萧立渊带着点审视地直起身子:“没问题了?”

见萧立渊一副认真模样,苏复缩了缩头:“那我应该还有点?”

“啪”,萧立渊拿起身旁小碗内的蚕豆,砸到苏复额头上:“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话说出清楚点!”

“没有!”苏复绷紧身子回道。

……

偏殿内先是沉默,随后所有人“哗哗”地将视线看向苏复,宗敏才率先开口,表面虽然和气,但声音里多是不信:“听闻苏县伯对商贾之事颇有研究,不知对此次春闱中的商业发展题有何见解?”

苏复随手拿起自己看过的两张考卷,将其置在身前,大声朗道:“我不知其它考卷是如何回答,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这两张考卷来说,他们都忽视了一个东西的作用。”

“什么东西?”

“钱!”

“呵呵……”,人群中有轻笑声响起,但苏复不为所动,自顾自地道:“世间为何有贫富之差?身怀巨贾却不予外界一文,于国何利?家中赤贫,然衣食住行,皆与外易,可为国利?”

这个问题抛出来,人群中的笑声小了些,他们知道,苏复肯定会解释缘由。

“国家的许多事,大到军国大事,小到村里打口水井,这都是需要用到‘钱’的,国家的钱越多,那我们能办的事就越多,这钱从何来?不过税也!”

“苏复,你要妄谈税制不成?”王浦出声阻止,税这东西不管加还是减,都会得罪一批人,就连皇帝都忌讳的事,苏复怎么能谈?

“不,不,我不谈税制,而是谈收税的次数,让那些‘死掉’的钱,动起来,参与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它们只有动起来,我们才能合理地‘收税’。”苏复连连摆手解释。

“怎么动?”萧立渊带着丝求教意味,他执掌大周朝堂多年,自然知道国家的弊病在何处,大周虽富,不过那是藏富于民,上到高官勋贵,下到普通百姓,有钱都喜欢攒着,很少会全拿出来用于消费。

方法有很多,但最简单有效的莫过于建银行和修路了,苏复斟酌了下组词,随即缓缓道:“建立朝廷自己的钱庄,然后修路。”

宗敏才摇了摇头,看向苏复就像看一嬉闹孩童般:“大周百姓,多数人还是喜欢把钱放在自己手里,不然现在的商会也不会建立自己的钱庄来往了。”

大周现在虽然有钱庄,但也只是为了方便,多数人只会留下少量的银票,多余的会全部换成银子运回自己家中,例如萧家就是如此。

“那如果加上利息呢?”

宗敏才沉默了一会,然后开口道:“月利三分,你拿什么去还?”

“三分?年利一分足够,往后还能再降!”苏复吧唧了一下嘴,月利三分,真当宗敏才说得出口。

“一分?还是年利!”宗敏才摇了摇头:“谁能看得上这点息钱!”

“普通百姓呀!”苏复随口而答。

宗敏才还是摇头:“普通老百姓能有几个钱?”

苏复转头,看向萧立渊,然后开口回答:“那就涉及到另一件事了。”

“修路?”宗敏才这是要追问到底的节奏。

“自然,现在大周物产丰富,不论疆域内还是邻国海外,各种稀奇的东西层出不穷,大周定鼎三十一年,民间富裕超乎我等想象,但现在商会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它们连县城都少去,更何况村里,同价位的东西弄来弄去就那些,你叫百姓们如何愿意花钱?唯有路修好了,商人的成本降低了,他们的东西才能在当地卖得出去,才能获利,商人获利,国家才能征税,而这不仅不会损害普通百姓的利益,反而会丰富他们的生活物资,如何不可为?”

王浦适时补充:“那修路的钱从哪里来?想要实现你口中的事,那花费可不是一点半点。”

“用百姓存进去的钱修路,然后收过路费补上或者将某一段路一段时间内的收费权力承包给某些世家大族,让他们出钱去修。”

在苏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偏殿内的人全部都沉默了下来,能坐在这里的就没有傻子,他们以前不往这想,是因为朝廷的钱有限,并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工程,但是现在按照苏复的话去做的话,朝廷根本不用花钱,用百姓自己的钱给他们修路,然后收商人的税,只要时间线拉长些,十年?二十年?这其中的风险完全能降到最低。最后,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出问题了,那普通百姓又能闹出什么事来呢?

“苏复,等春闱结束后,你回去写详细点,包括这些存进来的钱的监管机制。”萧立渊直接拍案道。

“没问题!”作为苏复的老本行,苏复对于这种活是半点不虚,甚至于抵押贷款的方案都想了出来。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萧立渊翻动了下苏复复阅过的那两考卷,见评级没问题,他也就没有再多管,他要准备去预热下,把苏复说的事给提前准备好。

“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