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寒看着笑眯眯的掌柜,忽地露出一个相似的笑眯眯笑容,“既如此,那便请掌柜和张大夫一起进来吧。不过是种在菜田旁的十几株小苗子,为来年的春种做实验的。”

事实上,杜仲的种子里因为含有大量胶质,直接播种下去是很难发芽的,这就是为这么多年来平山村有用杜仲熏肉的习惯,却一直难以用种子育苗,只能靠扦插分枝的原因。

而李小寒试验的是后世的浸种法,就是将种子放在20度的温水中浸泡3天,每天换一次水,等到种子膨胀后再取出,还要手工破坏种皮但不能损伤种胚,然后再播种,可以有效提高发芽率。

杜仲的种子很多,但是这平山村这一帮老农为什么愿意听李小寒的,那就是大家都多多少少试过,只有李小寒种的杜仲种子是真正发芽了。

将几人迎进去大门,李小寒却对王氏说,“娘,仁和堂的掌柜和大夫难得过来,你去族长家里一趟,看族长在不在,免得待会爹带人过去的时候族长不在,咱们就失了待客之道。”

李小寒这番话说的十分在理,如果罗掌柜和张大夫要去族里公地看杜仲树,那无论如何都不能跳过李族长的。

如今大家先看种苗,那趁着这个机会通知族长,免得族长措手不及,那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这是表面上的理由,不过私心里,李小寒有自己的考虑。

照理说,物依稀为贵,杜仲树皮卖到现在,尤其以后如果还能种植和采割,那可能就会跌价。

但是,罗掌柜和张大夫又亲自过来,那说明他们是很重视杜仲这回事的。

这两个相对矛盾的信息,族长和三叔公这两人老成精的老狐狸必定能考虑得到。

如何与仁和堂树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宗族谋求长远的合作利益,根据族长一贯的作风,族长一定义不容辞。

身为李氏一族的一员,李小寒自然要为族中考虑,毕竟目前是宗族好了她们家更好。

于是李小寒让王氏先过去,打个时间差,起码让族长和三叔公有个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可是,这个画外之意,估计只有笑得更眯眯的罗掌柜能领会三分了,张大夫一心挂念着杜仲苗,李贤东和王氏只听到了字面之意,“是了,娃她娘,你先去族长家里说一声,待会我们过去。”

“哎。”王氏将背篓递过李贤东,急匆匆的往族长家中走去。

李贤东接过背篓,将几人带进门。

罗掌柜等人一进门,先映入眼帘的李家堂屋。李家是典型的对门正屋左右厢房的格局,院子里一口还没有完全完工的井台,檐下挂着成串的黄澄澄的吊柿,空地上几个簸箕晾着晒得半干的枣子。

整洁、丰足、温馨,是这个农家小院的写照。

唯一格格不入的是西南角地上还来不及收拾的凌乱的竹签和破篾刀等工具。说竹筷,太小,说牙签,太大。还毛毛糙糙,粗细不匀,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额,刚刚准备做点东西,一时之间来不及收拾了。”李小寒尴尬解释道,带着众人绕过凌乱处,来到屋后杜仲育苗处。

众人也不介怀这些,穿过前屋,来到后院菜地。

不过是长宽各一步距离的苗地,上面一层稀薄的枯草覆盖着,要十分认真看才能隐约看到枯草中刚出生的小苗。

“就这?”掌柜不敢置信。

“就这。”李小寒微笑淡定回答,“我们发现杜仲树,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种苗也就能长成这个样了。”

能长这样都不错了,这还是第一批收成的杜仲种子就马上开始培育的,后面的种子怕天冷全收起来了。

“这也看不出是杜仲苗呀。”掌柜嘀咕。

“这个的确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掌柜你相信,它就是,如果掌柜你不相信,我们也说服不了你对不对。”

李小寒认真解释道,“但是你想想,我们有没有办法提前设一个局来骗你。到我家来,我爹肯定是劝服不了你的,是你自己想要来的的对不对。”

“那倒也是。”

掌柜对自己还是有自信的,自己这么大一个药堂掌柜,怎么可以被一个老实的老农拿捏,料着后手。

再说,自己准备来平山村,没几个人知道啊。李贤东肯定不知道。

所以,估摸着真的是一个巧合。这杜仲苗是真的了,只是还没有长成。

掌柜心里嘀嘀咕咕,张大夫就没有那么多心理活动了,在两人对话期间,早就蹲到地下仔细观察这些小苗。

不过,正如掌柜所说,还太小了,根本观察不出来,无法确定是不是杜仲苗。

左看右看了半晌,张大夫无奈的站起来,承认自己无法确认这是不是杜仲苗。毕竟张大夫只是一个大夫,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药农。

不过,眼光余光瞄过旁边,还有一丈大小一片地在育苗,仿佛长出了零星嫩叶。

旁边堆着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