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训,主要是认一认人,拜见的话,倒是不用。杨良娣虽然目前是东宫位份最高的,但她到底不是太子妃。

只有太子妃才有资格接受嫔妾和孩子们的拜见请安。

一一的认了人,

吕婵和石昭训也依次的送了礼物,这个特指是阿瑶元唐等几个孩子。

很快也就结束了。

难得凑在一起,不可能就这么散了,便宜爹日常忙碌的很,难得今天有些许时间,先是问了阿瑶和已经启蒙的元唐的学业上如何?

对女儿,太子倒不是很担心。

她在上书房的一应行为,父皇那边已经同他夸奖过数次了。言语间也不乏有些遗憾,瑶瑶为何不是儿子?

倒是元唐,因才启蒙没多久的时间,太子这里到不是很清楚。

当堂考教了一番,索性杨良娣教导的不错,虽学没多久,但《百家姓》,《千字文》他却已经可以背下来。

“……不错,虽然还有些不大顺畅,不过你才启蒙,能做到如此,已经很好了。”太子虽口中称赞,不过语气倒是没太欢喜。

要知道女儿当年启蒙,不过几日的时间,《字经》都已经能熟读背诵,就连其中的意思,也都理解。

聪慧之处,可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上。

如今在上书房,更是以五岁稚龄,力压上书房所有的孩子。

有阿瑶这个标杆在前,太子的要求也无形中提高了许多。

但元唐比起寻常孩子,已经出色不好,太子也不是那种严厉式的父亲,对待小孩子,多是鼓励为主,便也说道:“等他启蒙完,孤去父皇那边,求个恩典,让唐儿也到上书房读书。”

上书房说是皇子皇女们的学堂,但可不是所有皇子皇孙到了年岁,就能到上书房读书,是要得到盛元帝的许可才行。

杨良娣听到这话,当即大喜,“妾身谢太子。”上书房里的夫子可都是学问四海,才华渊博,能到上书房读书,对元唐的未来,那可是大有好处。

说了这些之后,

太子也挥手叫散了。

阿瑶那是一刻都不愿意多呆,当即就牵着小平安的手,要离开。她真的是不喜欢这里,脂粉的香气太重了,对她的鼻子着实不友好。

“瑶瑶。”太子一看女儿这么迫不及待的样子,觉得好笑的同时,也忙开口叫住。

毕竟今日还有一事没说呢。

阿瑶停下脚步:“爹爹,还有事?”

太子点了点头。

阿瑶这才不情愿的停下,“那好吧。爹爹,你有什么事,快点说便是,今日平安起了大早,现在已经有点撑不住了。”

太子听到这话,目光便挪到了儿子身上,见她在嬷嬷的怀里,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心里有点懊恼,刚才都有点忘记,问一下平安最近的身体情况?可有好一些?

知错能改,一向是他的性格特点。

不过询问之前,让宫人先抱平安回去,小孩子觉多,平安的身子骨本来就有些不好,自是一切以他为重。

对此,

阿瑶撇了一下嘴,她这个爹的心太杂了,都已经分出了几十份出来,她和弟弟平安所占据的,不算少,但也绝对多不到什么地方去?

不过嘛,

人生在世,总要想开点。更何况这里还是雷霆雨露皆是皇恩的封建古代社会。

较真太多的话,对自己没好处。

所以在太子爹爹想起她的时候,阿瑶也愿意陪着他演一场父慈女孝。

一一的回答了太子对平安的询问。

太子看阿瑶对平安那叫一个了解,也是满意,笑着点点头:“爹爹的瑶瑶,如今是越发有长姐的风范,不错不错。”

杨良娣也跟着称赞了几句,而且她的话,多是真心实意。

毕竟小郡王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没人比她更清楚,一度她以为小郡王活不过周岁的,病歪歪,小猫似。却没想到,命倒是顽强,虽灾五难,但却都活得好好的。不过更让她意外的是公主。

虽年纪小,却早熟的很,看着是个活泼闹腾的性子,但处事却已经不俗,虽说是有皇上派过来的女官帮衬的缘故。

但公主这个年纪,能做到如此,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颇有孝惠太子妃的风范。

吕婵听着他们一言一句的说这话,就像是一家口一样,把她完全摒弃在外,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即便是不舒服,她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她该插口的时候。

但让她什么都不做,更不可能。

她可不是要看他们相亲相爱呢?

轻咳了两声,目光带了一丝幽怨的看向太子。

太子在注意到吕婵的动作,这才回神,面上飘过一丝游移,也开口说:“瑶瑶,你向来聪慧,爹爹也就直说了。你应该知道吕承徽,她是你外祖家,为照顾你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