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安的家庭情况略显复杂。

原主父亲,乃禁军里一名低级武官,原主为其正妻所生,然则,母亲在他十五岁时病逝。

赵父因早年受伤,只有他这一个独生子。

妻子死后半年,赵父的一名亲如手足的同袍,在离京出差途中,不幸殒命,只留一双年轻貌美的妻女,孤零零在京中。

这年月,家中无男子,又失去经济来源,妻女困境可想而知。

赵父慷慨解囊,前往帮衬。

一个丧妻,一个丧夫,加之媒人说和,赵父干脆将兄弟妻子娶回家续弦。

于是,十五岁的原主还没从母亲逝世的悲伤中缓过神,就愕然发现自己多了个“姨娘”,和一个年幼的“妹妹”。

少年正值叛逆,对继母和继妹极为抵触。

好在名为“尤金花”的继母待他视若己出,加上父亲调和,一家人面子上,也勉强能过得去。

结果又过了数年,赵父突发头疾,也打出gg,一命呜呼。

一时间,赵家失去顶梁柱。

弱冠之年的原主只好接替父亲衣钵,进入禁军,充作步卒。

失去管制后,原主常与同袍厮混,也多住在军营。

不愿回家与姨娘接触,双方关系冷淡疏离。

到这里也还好。

直到一年多前,原主获封使者,传出与女帝绯闻,一朝得势,整個人飘飘然,性格大变。

因官职变化,将住处搬回了家宅,重新与姨娘和继妹同屋檐下生活。

于是,性格恶劣跋扈的原主看母女俩极不顺眼。

加上有邻里嚼舌根,说尤金花两任丈夫都没嫁几年就死了,是克夫命。

原主顿时将矛头对准二人,在家中时常对其喝骂。

呼来喝去,动辄讥讽,甚至还有“家暴”行径。

可怜尤金花与改名“赵盼”的女儿,身为主家,却还不如家仆有尊严,整日过的战战兢兢。

双方关系趋于恶化。

怎么评价呢…反正赵都安觉得挺淦的…

这也是,穿越三天来,他没回家的顾虑之一。

实在没想好,该以怎样的人设,去面对家人。

因此,当他听到朱逵那句“家里出事”的时候,整个人愣了下,没回过神:

“你说哪个家里?”

脸庞黝黑,满脸横肉的黑衣吏员气喘吁吁,攥着马鞭,说道:

“当然是您家里,府上。”

赵都安皱眉:

“仔细些说,发生何事?”

朱逵喘匀了气,才将来龙去脉解释清楚。

原来,他得知赵都安没事了后,大喜过望。

先是回了趟自己家,好让家人安心,顺便吃了午饭。

而后,又去了白马监报喜,顺便打探具体情况,结果也没打探到,朱逵放心不下,估摸着赵都安也该出宫了,便干脆来接。

结果路上意外遇到熟人,得知了一条“噩耗”。

“大人,卑职那熟人说,看到张昌吉那军汉,骑乘快马,领着几个恶奴,朝您家里方向去了!

恐怕,要对您家眷不利!卑职武力低微,自知挡不住那厮,只好急忙来宫里寻您!”朱逵说道。

张昌吉?

这又是哪个?

赵都安一怔,继而,脑海里记忆应激而出,顿时明白过来。

张昌吉,乃是张昌硕的亲弟弟。

与以读书人自喻的兄长不同,此人不喜读书,从小习武,依靠砸资源,成为凡胎境武夫,但比原本的赵都安高一级,乃是“凡胎中品”。

在京营中任职“校尉”。

值得一提,大虞的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守卫皇城,乃皇帝亲军“十二卫”。

另一部分,拱卫京师,名为“京营”。

张昌吉为人暴虐,粗鲁且好色,好在有军纪管束,名声不如赵都安恶劣。

二人本无交集,奈何,赵都安因“女帝恩宠”,被同僚张昌硕记恨。

因这层关系,张昌吉同仇敌忾,曾带人私下堵过赵都安,双方从此交恶。

“那厮奔我家里去做什么?”

赵都安心中一沉,有了不好预感。

来不及多想,他一跃夺过马鞭:

“走!回去看看!”

另外一边,京城街道上。

“哒哒…”

马蹄声急,数骑呼啸而过,沿途百姓惊恐四散。

为首的一匹马背上,张昌吉一手攥缰,一手握鞭,肆意驰骋,看到两侧如潮水退避的百姓表情傲慢。

他容貌与张昌硕相仿,但要年轻许多。

因习武,身材更为强健,身上宽松的练功服胸口敞开,裸露出发达的肌肉。